王莽的改革究竟改了些什么?才导致新朝灭亡的如此之快

这项改名大计实施完之后,取得的效果也是显著的,全国上下的人脑子一片混乱。百姓对这些生僻的地名目瞪口呆,官吏们也是晕头转向,下发公文时也得备注。重要的是王莽对改名这件事一直都是情有独钟,自己没事的时候就一直琢磨,于是有的郡县竟然在一年中连着改了五次名,造成的结果就是不管是官吏还是百姓只要一提到地名,脑子里就是一片混乱。
土地之改,导致费力不讨好,民心尽失
就在大家刻苦背诵新地名的时候,王莽又参照圣贤书中的“井田制”进行了土地方面的改革。改名毕竟只是改一些名字,大家辛苦点重新记住就行了,并没有侵犯到别人的利益。但土地就不同了,其中的措施就是,全国土地隶属于王朝,任何人不得买卖,朝廷按照每户人口的多少来统一分配土地,多占有的土地要收回。
这项措施听起来是很理想,很不错,但是新朝再怎么新都只是一个封建王朝,它的统治基础还是地主阶级。王莽要这些地主们交出自己的土地,他们能不反抗才怪,结果就是这项改革进行了三年就无法继续进行了。王莽没办法,只好取消了这条法令,地主们在取得胜利之后,自然会再向农民要回三年前分出去的土地,造成的结果就是双方矛盾更加尖锐。而且被地主重新夺回地的农民不会怨恨地主,他们怨恨的还是王莽的出尔反尔,这样一来,王莽便将天下的地主跟农民都得罪了。
外部改革,无端战火起
光是王朝内部的改革对王莽来说是远远不够的,因此他将手伸到了王朝外部。通过对古书中的阅读,他发现天子必须要“富有四海”,于是专门派兵在青海地区抢了一块地盘,整了一个西海郡,这样自己就能拥有四海,达到了古书中天子的标准。
另外王莽在钻研圣贤书时发现,像是匈奴这种中原外部势力称王是不符合礼仪的,于是专门派人前往匈奴,要求收回朝廷颁发的王爷印玺,并下令让匈奴改名为恭奴,单于改名为服于。彪悍的匈奴人觉得自己无缘无故受到了莫大的侮辱,愤怒之下起兵攻打雁门关,又使得边疆陷入了一场无端的战火当中。
总之,王莽奇思妙想的改革层出不穷,但是改完带来的效果就是万物凋零、人心尽失。终于在公元17年,再也无法忍受王莽改革的百姓们相继发动了反叛,甚至各地的豪强都加入到了这些反抗的行列之中,可见王莽当时的不得人心,终于在几年后,他们破了长安城,王莽被杀,新朝灭亡。
参考文献《汉书》《王莽》《后汉书》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